•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最新洞見 > 基實觀點

    2022企業戰略要務


    2022,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多變,加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肆虐,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加劇。經濟下行、需求萎縮,管理難度驟增,可能隨時面臨失控的風險。企業管理者應該意識到,我們當前面臨的是一次戰略挑戰,而非一般管理問題。戰略問題需要通過戰略要素和能力重構來化解,因為無論怎樣優化企業管理系統,都無法解決面臨的難題。因此,我們對2022年企業戰略要務進行了梳理,以輔助企業管理者做好年度戰略決策。

    決策原則:審慎和穩健
    在各種環境要素更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管理者的決策難度和復雜度驟升。我們認為,審慎穩健是2022企業戰略決策的核心原則。在重大投資、業務重組、組織變革和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須嚴格執行項目可行性評價、資產評估、風險管控和背景調查,審慎進行決策。在市場拓展、產品創新、貨物交付、庫存管理、貨款回收等方面,堅持穩健原則,確保杠桿率平穩合理,現金流順暢充沛。

    經營戰略市場滲透和戰略性重組
    在環境穩定性和經營安全性都承壓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戰略應趨于保守,強調戰略的穩定性和資源的可控性。把戰略重點調整到市場滲透和戰略性重組的方向,企業資源與能力重心聚焦于核心業務和主要市場,聚合力量服務關鍵客戶,這樣才能確保投入產出效率更加穩定安全。當有些業務的資產和資源占比大,而盈利性和現金流的不確定性又持續攀高時,果斷重組,整合并入核心業務,或者選擇時機出售。

    商業模式:基于價值主張變革的商業模式創新
    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雙重影響,企業原有的價值主張應因勢因時進行調整,方向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再提升。從客戶深度交互到價值交付,從供應鏈聯合到平臺協同,從傳統模式到線上線下融合運營。商業模式創新能夠提升企業滿足客戶需求、適應復雜趨勢的能力,進而保障公司的經營效益穩定安全。

    管理系統:構建敏捷、柔性的管理體系
    當商業模式和核心業務流程發生變化時,企業管理體系須進行適應性重構,尤其是組織架構變革,關鍵的管理和支持性流程重組。管理系統變革的方向是構建敏捷和柔性的運營體系,這樣既能迅捷把握客戶深度個性化的需求,又能根據不同需求快速組織生產交付,使整個系統在多品種、多批次中能實現高效彈性轉換。

    數字化轉型:在資本充允的條件下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
    這幾年,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討論很多,倡議更多。然而領導者應該清楚,數字化轉型是需要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的。在企業經營壓力加劇的情況下,推動數字化轉型既可能讓企業資金捉襟見肘,也可能引起因數字化技術、組織、文化和人力資源等要求突變而導致經營休克。當然,在企業資金和數字能力儲備充允的條件下,啟動數字化轉型將是非常明智的決策,數字化是所有組織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參與市場競爭的必備條件。

    市場營銷:以客戶交互和體驗提升為本
    在當下的企業經營管理環境中,傳統的市場營銷模式已經發生深刻變革,而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營銷體系依然墨守成規,尤其是不少國企和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現代營銷變革的方向是客戶網絡、客戶交互和客戶體驗。客戶已經成為了多時空、多維度、多通道連接的價值網絡,褒貶品評的影響力巨大。通過交互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和滿足客戶需求。發現并改善產品交付或客戶服務過程中的觸點痛點,提升客戶體驗價值。

    技術管理:以MVP最簡可行產品和試驗測試為重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市場萎靡的環境中,產品和服務技術研發需要更加謹慎,因為這時候能夠承受的的試錯成本,會遠遠小于平穩或增長型的市場環境。推行MVP最簡可行產品或服務創新模式,投入小,周期短,試錯成本低,客戶接受程度能迅速掌握。推出新的MVP后,迅速進行試驗和測試,獲得用戶品評反饋,持續迭代,直至正式推出新產品或新的服務。

    人力資源管理:重在精簡和團隊績效
    當企業經營壓力增大時,降本增效是必然選擇。為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管理者會采用減員或降薪的方式。平常尚能忍受的冗員和團隊,首先成為精簡對象。持續虧損還需要大量投入的瘦狗業務,會被重組、出售或者關閉。無論如何,領導者都應客觀評估企業各單元、部門的人工效能和團隊績效,將HR精簡決策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有研究結果顯示,在降薪和精簡人員兩種方案中,最佳實踐為精簡人員,原因在于保留員工的心理反應,因慶幸而更多付出。當然,這也和企業文化有關,具有同甘共苦文化理念的公司往往普遍不接受減員。任何情況下,都是兩難決策。

    運營管理:重在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
    運營管理的重點一直都是效率和質量,在企業經營出現壓力時需要更關注成本。一般生產型企業的運營成本占比往往較大,設備設施折舊會為企業結余現金流,自不必說。在線品和各類庫存的成本管控往往是最容易見效的,應加快在制品周轉、盤活庫存。生產組織方面,應強化柔性和彈性,挖掘班組和員工潛能。持續增強與供應商等合作伙伴的工作協同,形成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的聯動機制,實現平臺聯盟效應。

    供應鏈管理:重在共享協同、低成本
    傳統的供應商管理正在轉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從以往的供應合作向合作競爭轉型,這在大中型企業集團之間已經顯現,原因在于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將其戰略進行前向和后向一體化拓展延伸。二是向平臺化模式轉型,平臺向內聚合有利于整合資源和能力,提高與外部平臺的競爭力。大型核心企業可以構建平臺,而中小微企業短期最能有效的方式是加入平臺。生態平臺化是未來市場競合的主要模式。

    財務管理:重在資金和資產流動性
    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來自現金流的安全性,這是決定企業能否生存的唯一條件。你可以高杠桿,甚至無收入,只要有現金流,就能存活。因此,在經營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財務管理的核心在于資金和資產的流動性。統一管理現金庫,包括總公司和分子公司現金庫。不做難以預期的各類投資。盤活企業資產,尤其是庫存和未在用的固定資產,提高資產能效,保證經營效益穩定。

     

    其他相關

  • 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