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六度分割理論”。該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按照這個理論,我們每個人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聯系間隔不超過六個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facebook、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的出現是“六度分割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最好證明。
時下人們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社交化時代。幾年時間內,社交網絡已然席卷全球,并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微信為例,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 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 5.49 億,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超過 20 種語言。據調查,中國網民有40%的時間花在社交網絡上,從吃飯的餐廳,到穿著的衣服,人們已經高度依賴社交網站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生活。社交網絡以極速的信息傳播速度和數量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正在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向工作崗位延伸過渡,以前所未有的獨特方式沖擊著企業和各類組織原有生存和生產形式,改變著企業既定的經營模式。以工作溝通為例,80 、90 后已經逐步成為職場的生力軍,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下的這一代大多無法接受固定呆板的管理模式,他們要行使自己的話語權,提出自己的管理規則,他們更愿意利用社交工具建立起一種互動、快樂、輕松、簡單、同步、高效的工作氛圍與機制。傳統的企業內部溝通與協調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一代員工的個性化需求,企業必須依賴社交網絡建立起一種更新穎、更具適應性的上下級之間、員工之間的工作溝通模式。
1.社交化轉型帶給企業多重變化
(1)社交網絡改變信息化的范式。社交使企業信息收集、存儲和加工過程呈現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征。在社交網絡上企業既能夠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來分析市場做出未來規劃,也能夠利用社交網絡來發布信息開拓更大的市場。
(2)社交網絡創新企業管理知識。社交網絡提供快速精確的檢索搜尋服務,拓展知識獲取途徑,為員工搭建易于溝通的互動平臺,使企業能夠更加有效得挖掘員工潛在的知識和想法。
(3)社交網絡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社交化時代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粉絲經濟為核心,二是追求極致的客戶體驗,三是不同企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加快,尤其體現在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4)社交網絡變革企業管理方式。企業管理思路逐漸向組織無邊界化及管理扁平化轉變,管理越來越簡單,機制越來越靈活。企業管理方式從正三角型向倒三角型過渡,最頂層的是面對客戶的團隊,中間是各種資源平臺,最底層是職能服務層。
(5)社交網絡重塑企業文化。社交網絡拓展企業文化的傳播渠道,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覆蓋度,滿足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社會交往的需要,改變企業內部的溝通模式,將成為企業文化調整的重要推力。
2.三張網構建企業社交生態鏈系統
企業要構建以社交為核心的生態鏈,搭建各種企業應用,覆蓋上下游企業,對接各種第三方服務,關鍵是要搭建內部、外部和產業鏈三張網。
第一張網是企業內部社交網。內部網絡不是企業的OA系統,也不是過去的信息系統,而是開放的交互系統,打破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隔閡,共享企業內部信息,使組織真正扁平化,提高企業內部的協同力。
第二是企業外部社交網。在新時代,一個企業如果只有一個網站肯定是過時的,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新的社交平臺既是企業向外界發布信息的窗口和企業自我宣傳的陣地,同時還具有向消費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功能,成為企業與客戶的交互入口。如在微信平臺上,企業可以銷售自己的產品,形成交易互聯網化。
第三是產業鏈社交網。過去企業和上下游伙伴合作主要是通過ERP進行,只能通過企業的采購門戶或客戶門戶和上下游伙伴產生關系。而現在的企業還需要知道上下游伙伴與自己如何協作,執行效率高不高。產業鏈社交網可以讓企業將上下游伙伴中的人員快速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虛擬組織的工作模式,實現數據共享,提高執行效率。
3.國內企業向社交化轉型的積極探索
近幾年,國內企業社交軟件發展較快,以“企業空間”為例,2014年11月開始正式對外運營,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擁有中大型企業注冊用戶7500多家,個人注冊用戶數也突破了17萬,月活躍率高達20%。企業社交軟件相對于大型集中式軟件而言,功能沒有減少,如:工作流、審批、通知、公告等,但其具有節省部署時間,不用進行人員培訓、節約成本開發等優勢,尤其是對于中心企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大有替代傳統OA/HR/CRM等趨勢。
目前,市場上提供的社交軟件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偏向外部銷售管理的社交CRM,另一種是偏向內部員工管理的社交OA。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企業很難準確定位自己的需求,往往需要經歷一段痛苦的探索期才能明白真實需求,這個時候已經采用的社交軟件往往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此外,社交是輕流程,重溝通,輕組織架構,重分享的平臺,但很多時候,管理者會擔心員工使用社交軟件會影響工作效率,并且國內的辦公環境和語言環境也沒有國外那么開放,員工往往不敢再在社交平臺上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國內企業在向社交化轉型過程中還需要一段艱難探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