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基實觀點 > 宏觀經濟

    2019,櫛風沐雨,砥礪奮進!


    2019,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挑戰紛至,如何應對?這是每一位企業家及其高層管理團隊必須深思的問題。我們站在管理咨詢顧問的角度,對2019年的經濟環境、宏觀政策要素和企業面臨的關鍵挑戰予以解讀,給出我們認為具有普遍價值的企業戰略變革要點。

    1. 2018年的經濟環境

    2018,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這一年,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多變,挑戰愈加凸顯,中美貿易摩擦是2018年我國經濟領域重大事件之一,對我國國家貿易造成的沖擊不容小覷。還有中興、華為事件,對我國企業國際經營中的屬地管理和合規性提出挑戰。

    2018年, GDP增速6.5%的年度目標能夠達成,但從投資、消費和國際貿易來看,受調結構和貿易摩擦影響,下半年增速有所放緩。行業角度,房地產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整體波動不大,但10、11月銷售面積和開發投資環比均出現負值,行業內企業重組整合速度加快,行業巨頭紛紛進行戰略轉型;另一重點行業汽車業,11月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8%;具有消費風向標意義的手機業,11月份銷量同比下降12.6%。從這些典型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在增大。

    2. 2019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

    2018年12月1日,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會晤,及時緩解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風險。高層對中美關系的立場和定位,讓我們看到了穩妥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曙光,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思維及其行為的不可預期,又使我們對未來前景不能過于樂觀,綜上,我們對2019年的國際貿易環境持審慎中性態度。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做了深刻分析和重點部署。2019年,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大規模地減稅降負”,“加力提效”;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松緊適度”。預計到第二季度,隨著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增大,經濟調節的自主性提升,不少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負擔重等經營壓力會得到緩解,但企業應注意調節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加大所帶來的通脹和金融壓力。受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影響,社會消費增速會延續2018年第四季度的態勢,維持個位數增幅。預計全年經濟增速較2018年會放緩,GDP增速處在6.0%-6.5%區間。

    3. 2019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從長遠看,各行業巨頭擁有的資本、資源和技術優勢,加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運營效率會持續提高,產品質量也會更趨穩定,行業巨頭們的企業邊界還會得到拓展,市場占有率升高。因此,多數行業的行業集中度會繼續攀升,這就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兼并重組案例趨多。而這一趨勢又會持續拉大社會價值分配差距,分化階層,推升貿易和區域保護,形成惡性循環。

    企業經營壓力增大
    在外部環境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大概率會面臨需求不振、市場萎縮、盈利能力下滑的態勢,許多企業內部,還會遇到資本、人力、技術等方面的短缺或者能力不足壓力。為提振市場需求,更多企業會采取降價促銷策略,但為了保證基本的盈虧平衡,又必須降低運營成本,于是,壓低原料價格、減員、降薪等現象頻現。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危機事件抬頭,又加大了企業經營壓力,此循環幾乎難以逆轉。最近,百年老字號同仁堂蜂蜜事件很具有代表性。

    市場需求分流分化
    不少行業或將面臨高、中、低端市場需求分流分化,高端市場需求減少,向中端市場分流,中端市場需求向低端分流,低端需求量升高,社會總需求增長速度會下降。企業為了順應這一變化趨勢,不少高中端品牌的市場定位會逐步往中低端市場延伸,以低端市場為主要對象的企業競爭壓力會持續增大。

    4. 2019年企業戰略變革

    戰略選擇趨向穩健或保守
    2019年,為應對內外部環境挑戰,將會有更多企業進行戰略轉型,由擴張成長型向穩健甚至收縮型調整。戰略轉型重在穩定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向規模更大、利潤率更高的業務和市場移動。在業務組合方面,企業會更加重視業務重組,通過重組來聚焦主業,把資源向自己的核心業務、優勢模塊調整。對市場規模小、盈利能力弱、短期成長又乏力的業務單元,會紛紛采取剝離出售或者關閉策略。在企業的核心業務領域和重點市場,還須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數字化、智能化幾乎是所有組織的發展方向,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層是數字化、智能化產品,第二層是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在需求、盈利性等關鍵要素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具有資源和資本實力的企業會紛紛啟動數字化戰略轉型,以提前運籌帷幄,謀篇布局,取得比競爭對手更早更快的戰略優勢。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已經被許許多多的企業家認識并予以實現,如繼“智能手機”之后,更多巨頭紛紛投入“機器人”、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汽車等領域,可以肯定的是,越來越多的產品的智能化,是構建物聯網絡的基礎。數字化工廠、智能制造正在成為更多國家的國家戰略,其重大戰略意義可見一斑,而且,數字化工廠、智能制造也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財閥為自己構筑的戰略“護城河”,以鞏固并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

    競爭戰略更趨低成本
    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會有更多企業通過標準化、規模化來提高產量,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單品銷售價格,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穩定或增加營收。然而,隨著80、90、00后成為消費主力,他們的價值訴求更趨獨立和個性化,因此,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又必須持續提高個性化特質,而個性化無疑又進一步推高了企業運營成本,這種標準化與個性化的矛盾,在2019年消費類企業運營中會更加突出。最佳解決路徑就是提高生產制造柔性。

    國際化收縮與調整
    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不少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會做出調整,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搬遷轉移生產基地現象會繼續增多。在國家層面,進口關稅和當地稅收水平是國際生產轉移的兩大調節砝碼,美國正在積極利用這兩大工具,推動更多企業的向他們轉移,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家為了本國利益而紛紛跟進。國內部分國際化已經相對成熟的企業,在自身國際戰略上會維持現狀,不少企業會調整到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相關聯的市場,還有的會逐步收縮自己的國際業務。

    公司治理與商業模式創新
    在公司治理領域,受企業盈利能力影響,為了穩定員工隊伍,提升經營靈活性,更多企業會創新自身治理模式。重點的公司治理創新方向是股權多元化和經營單元化。股權多元化在國企就是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則是推進合伙人制、MBO或員工持股計劃;經營單元化是指在企業內部,組建更多戰略業務單元(SBU),推進海爾或阿米巴模式,提高經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激勵性。另外,會有更多企業加入商業模式創新行列,通過優化供應鏈的空間和時間距離,提振銷量;通過整合外部資產、技術和人才等與企業自身互補型資源,提升組織資源的綜合效能。

    集團管控力度增強
    更多集團型企業會調整以前的集團管控模式,強化管控力度,以便于提高集團范圍內的資源整合和協同作戰能力。傳統的財務管控會開始導入戰略管控的內容和方式,而傳統的戰略管控會逐步導入運營管控的內容和方式,運營管控的適用范圍在整個集團里會逐漸擴大。

    2019,櫛風沐雨,砥礪奮進!

    其他相關

  • 在线观看视频